文言文的朗读节奏(文言文划分朗读节奏的概念
划分文言语句的朗读节奏
考点总结
一、划分句内节奏
要理解文言语句,除了要理解文言词语的实际意义之外,我们还要理清文言句子的结构,只有这样,我们才可能准确把握句子的含义。而划分句内节奏,就是梳理句子结构的一种形式,也是考查学生是否读懂了语句的常见考题。中考对划分句内节奏的考查,一般是从文言语段中,选取一个结构比较复杂的句子,考查学生对句子中间的朗读节奏的把握。常见题型一是要求用“/”给划分句子朗读节奏,一是选出朗读节奏划分有误或正确的一项。
二、文言语段断句
古代较早的书籍是不断句的,古人读书要靠老师圈点或自己断句。现在,古书经过整理,一般选本和选入课本的文章都已加了标点符号。在近几年的中考语文卷中,出现了文言断句题,这类题目的就是考查学生是否读懂了语句,理解了句意。答这类题,首先要读懂全文,了解大致内容。叙述性文章,要弄懂基本情节;人物对话,要弄清谁与谁对话,讲的什么话。说理性文章,弄明白谈了哪些问题,表明的观点。在通文意初断句的基础上,对不能断开的词句要研究前后语句的含义及联系,看看断在哪里语意才能明白。句子前后的联系往往都有标志可寻,只要抓住了这些标志,就可提高自己的断句的能力。
真题演练
1.(2020南通中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烟艇记
[南宋]陆游
陆子寓居,得屋二楹①,甚隘而深,若小舟然,名之曰烟艇。客曰:“异哉!屋之非舟,犹舟之非屋也。以为似欤?舟固有高明奥丽②逾于宫室者矣。遂谓之屋,可不可耶?”
陆子曰:“予少而多病,自计不能效尺寸之用于斯世,盖尝慨然有江湖之思,而饥寒妻子之累劫而留之,则寄其趣于烟波洲岛之间,未尝一日忘也。使加数年,男胜锄犁,女任纺绩,衣食粗足,然后得一叶之舟,入松陵,上严濑,历石门、沃洲,而还泊于玉笥③之下。醉则散发扣舷为吴歌,顾不乐哉!虽然,万钟之禄,与一叶之舟,穷达异矣,而皆外物。吾知彼之不可求,而不能不眷眷于此也。其果可求欤?意者使吾胸中浩然廓然,纳烟云日月之伟观,揽雷霆风雨之奇变,虽坐容膝之室,而常若顺流放棹④,瞬息千里者,则安知此室果非烟艇也哉!”
绍兴三十一年八月一日记。
(选自《渭南文集》,有删改)
【注】①楹:间。②高明奥丽:高大明亮,幽深华美。③玉笥(si):山名。④棹(zhao):桨,文中代指船。
(1)请用斜线(/)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共两处)。
则 寄 其 趣 于 烟 波 洲 岛 之 间
【答案】则/寄其趣/于烟波洲岛之间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根据句意来划分:后来在洲岛游玩,看那烟波浩荡,苍茫重复的雾霭,真是其乐无穷
2.(2020泰州中考)结合图示阅读沈括的《梦溪笔谈•泽国长堤》,按要求完成问题。
苏州至昆山县凡六十里,皆浅水,无陆途,民颇病涉①。久欲为长堤,但苏州皆泽国,无处求土。嘉祐中,人有献计,就水中以籧篨②刍藳③为墙,栽两行,相去三尺。去墙六丈又为一墙,亦如此。漉④水中淤泥实籧篨中,候干,则以水车汱⑤去两墙之间旧水,墙间六丈皆土。留其半以为堤脚,掘其半为渠,取土以为堤。每三四里则为一桥,以通南北之水。不日堤成,至今为利。
【注】①病涉:苦于往来涉水。②籧篨(qúchú):古代指用竹或苇编的粗席。③刍藳(gǎo):草把。
④漉:捞取。⑤汱(quǎn):本意是河水降落,这里引申为排水。
(1)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以 水 车 汱 去 两 墙 之 间 旧 水
【答案】以水车/汱去/两墙之间旧水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结合语句的内容来划分即可;这句话的意思为:就用水车汲去两道墙中间的积水;要注意主谓间、动宾间、状中间、动补间常常要停;等故断句为:以水车/汱去/两墙之间旧水。
3.(2020浙江中考)文言文阅读
清白堂①记(节选)
[宋]范仲淹
一日,命役徒芟②而辟之,中获废井。即呼工出其泥滓,观其好恶,曰:“嘉泉也。”乃扃③而澄之,三日而后汲视。其泉清而白色,味之甚甘,渊然丈余,绠④不可竭。当大暑时,饮之若饵⑤白雪,咀轻冰,凛如也。当严冬时,若遇爱日,得阳春,温如也。其或雨作云蒸醇醇而浑盖山泽通气应于名矣。又引嘉宾,以建溪、日铸、卧龙、龙门之茗试之,则甘液华滋,悦人襟灵。
予爱其清白而有德义,可为官师之规。因署其堂,曰“清白堂”。又构亭于其侧,曰“清白亭”。庶几居斯堂,登斯亭,而无忝⑥其名哉!
宝元二年记。
【注释】①清白堂:在绍兴府山上。②芟(shān):除草。③扃(jiōng):关锁。④绠(gěng):原指井绳,此指提水。⑤饵:吃。⑥忝(tiǎn):玷污。
(1)给文中画横线部分断句。(用“/”断三处)
其 或 雨 作 云 蒸 醇 醇 而 浑 盖 山 泽 通 气 应 于 名 矣。
【答案】其或雨作云蒸/醇醇而浑/盖山泽通气/应于名矣。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断句方法:①通读文段,弄懂大意。断句总则:牢记一个前提----领会大意。要通读文段,领会基本意思,在此基础上,将能断开的先断开,一步一步缩小范围,然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句与上下文的联系;②抓住“曰”“云”“言”等表示对话的词语进行断句;③根据虚词进行断句;④根据固定句式断句;⑤根据句子的结构成分断句。本句根据句子意思为:这眼泉水或许是雨水降落、云气蒸腾,上下醇厚,浑然一体,大概是山泽相通,在名相互呼应吧。结合断三处的要求,断句为:其或雨作云蒸/醇醇而浑/盖山泽通气/应于名矣。
4.(2020山东模考)文言文阅读
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用“/”为文中画线句子标出停顿。
解 衣 欲 睡 月 色 人 户 欣 然 起 行 念 无 与 为 乐者 遂 至 承 天 寺 寻 张 怀 民。
【答案】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结合语句的内容来划分即可。这句话的意思为:(我)脱下衣服准备睡觉时,恰好看见月光照在门上,(于是我就)高兴地起床出门散步。想到没有和我一起游乐的人,于是(我)前往承天寺寻找张怀民;注意前后语意发生转折的地方一定要在转折连词前有所停顿;故断句为: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5.(2020黄石中考)文言文阅读
淮阴侯韩信者,淮阴人也。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人多厌之者。常数从其下乡南昌亭长寄食,数月,亭长妻患之,乃晨炊蓐食①。食时信往,不为具食。信亦知其意,怒,竟绝去。
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法耳。”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袴下②。”于是信孰视之,俯出袴下,蒲伏③。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
及项梁渡淮,信杖剑从之,无所知名。汉王之入蜀,信亡楚归汉,未得知名。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信度何等已数言上,上不我用,即亡。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至拜大将,乃韩信也,一军皆惊。
信拜礼毕,上坐。信曰:“大王之入武关,秋毫无所害,除秦苛法,与秦民约,法三章耳,秦民无不欲得大王王秦者。于诸侯之约,大王当王关中,关中民咸知之。大王失职入汉中,秦民无不恨者。今大王举而东,三秦可传檄而定也。”于是汉王大喜,自以为得信晚。遂听信计,部署诸将所击。八月,汉王举兵东出陈仓,定三秦。汉二年,出关,收魏、河南,韩、殷王皆降。
(节选自《史记•淮阴侯列传》)
注:①蓐食:蓐rù,早晨未起身,在床席上进餐。②袴下:即为胯下。③蒲伏:同“匍匐”
(1)为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袴下
B. 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袴下
C. 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袴下
D. 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袴下
【答案】C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的文言文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题,要在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判断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分析其结构,按照现代汉语的阅读习惯判断停顿,比如主谓之间要停顿,修饰语与中心语之间可停顿等,关键是要弄懂句子的意思。句意为:要不怕死,就拿剑刺我;如果怕死,就从我胯下爬过去。所以句子停顿为: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袴下。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