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论语中关于君子的语句和翻译
文本目录
论语经典语句赏析 够好的话,一个就够
《论语》蕴含着朴素的哲理、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堪称中国人的圣经
(一)论学篇 一个人要想提升生命的价值,必须不断地增进知识和技能,而通向这一目标的道路唯有学习、摸索
朝闻道,夕死可矣
只要对真理、信仰有发自内心的迫切追求,什么时候追求到都会欣慰不已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教师引导的前提是什么?是学生充分准备、积极思考、产生求知的欲望,否则,教师如何启发也无济于事,学生永远是学习的主体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发自内心的兴趣与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与不竭的动力,事业、生活亦然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人生还有多少时间,可以让我们静静地读几本书,听听父母的唠叨、师长的教诲呢?珍惜时间,热爱生命! 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孔子的学问造诣与人生修养,让他永远快乐,永远年轻
(二)励志篇 许多人衣食无忧,却最终一无所成;孔子穷困半生,却影响了中国两千五百年以至更远
为何?因为孔子懂得励志:既勉励自己,又激励他人
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人应有阶段性的任务和目标,同学们现在的任务就是学业精进,全面成长!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在为理想奋斗的征途中,坚忍不拔之志比经天纬地之才更为重要
(三)处世篇 无论古今,“处世”都是一门学问,学会处世都是安身立命的必要条件,那么,怎样才能让自己具备的能量,既可以温暖自己,又可以照耀他人呢?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正人先正己,领导、师长的表率作用是不可忽视的
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既然已失去了往昔,那就想办法去赢得未来吧! 言必信,行必果
这只是孔子心目中“士”的第三等标准,但要达到这个并不很高的层次对许多人来说也是考验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
是金子总要发光的,关键在于你是金子吗?如果不是那还等什么?快点努力增加自己的含金量! 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求快反而达不到目的,贪求小利就做不成大事
原来辩证法早就有了
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知错能改,善莫大焉”,有时我们从改过自新中汲取到的财富比成功都多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自省”事实上就是举起了自我解剖的刀,敢于自省者有大智、有大勇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工以利器为用,人以贤友为助
选择与品德高尚的人交往,受他们的影响熏陶,自己的思想修养就会在无形中得到提高
(四)识人篇 识人确实不易,要有火眼金睛
因为有些人善于伪装自己, 在伪装的外表下, 一颗什么样的心,万分难测
但孔子其实早就告诉了我们识人的准则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荀子说:“言无常信,唯利所在,可谓小人
”我不禁想:人类失去诚信,世界将会怎样?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质地与文采内外统一,不可或缺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君子拥有高远的智慧、良好的心态,必然襟怀坦荡;小人心胸狭窄、斤斤计较,必然忧愁不安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对于许多人来说,不成人之恶就很不错了,哪里还敢苛求成人之美呢?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保持自我的人格、个性、见解与空间而非一味求同,才是真正的和谐之道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智者思维活跃,如水般灵动;仁者品德宽厚,如山般沉稳
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为什么“仁者不忧”呢?一个仁德的人,心胸坦荡,不会为个人的得失忧虑
但有时正因为他仁德,他才会有常人不会有的忧虑,即“先天下之忧而忧”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面临生死考验,宁可为仁义而舍弃生命
它激励着一代代仁人志士为正义献身,谱写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壮丽诗篇
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孔子赞扬伯夷、叔齐兄弟让位,他们的行为才真正符合礼的标准
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
这是孔夫子对弟子的难得褒奖
是啊,为了理想,不断追求,即使生活清苦困顿也自得其乐,人总是要有一点儿精神的! (五)述评篇 《论语》表述三言两语,内容丰富多彩
孔夫子在政治、文学、音乐等各个领域,都有着独到而深刻的见地
《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 “思想纯正”或许也应该是现在文学创作的准则吧
《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为什么中国人凡事都喜欢折中,原来中国自古就有中庸思想,就连哀与乐都不可过分
论语当中的经典哲理语句有哪些?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译文 孔子说:“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而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的学说,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
2、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译文 孔子说:“花言巧语、满脸堆笑的,这种人是很少有仁德的。”
3、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译文 曾子说:“我每天都要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出主意做事,是否忠实?交友是否守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
4、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译文 孔子说:“君子吃不追求饱足,住不追求安逸,做事灵敏,言谈谨慎,时时改正自己的错误,就算好学了。”
5、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译文 孔子说:“不怕没人了解自己,就怕自己不了解别人。”
6、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译文 孔子说:“《诗经》三百(零五)首,用一句话可以概括,即:‘思想纯正,没有邪恶的东西。’”
7、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译文 孔子说:“我十五岁,有志于学问;三十岁,(懂礼仪,)说话做事都有把握;四十岁,(掌握了各种知识,)不致迷惑;五十岁,得知天命;六十岁,一听别人言语,便可以分别真假,判明是非;到了七十岁,便随心所欲,任何念头都不会越出规矩。”
8、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译文 孔子说:“复习旧知识时,又能领悟到新的东西,就可以凭着做老师了。”
9、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译文 孔子说:“君子团结群众而不互相勾结,小人互相勾结而不团结群众。”
10、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译文 孔子说:“读书不深入思考,越学越糊涂;思考不读书,就无所的。”
11、子曰:“由,诲女知之乎!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译文 孔子说:“仲由,教给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的就是知道的,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的,这种态度是明智的。”
12、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译文 孔子说:“人无信誉,不知能干什么?
13、 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译文 孔子说季氏:“他用天子的舞蹈阵容在自己的宗庙里舞蹈,这样的事可以容忍,什么事不能容忍?”
14、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译文 孔子说:“《关雎》这篇诗,主题快乐却不过分,忧愁却不悲伤。”
15、子曰:“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译文 孔子说:“以前的事不要再评说了,做完的事不要再议论了,过去了就不要再追咎。”
16、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译文 孔子说:“早晨理解真理,晚上死也值得。”
17、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译文 孔子说:“君子通晓道义,小人通晓私利。”
18、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译文 孔子说:“见到贤人,要向他看齐;见到不贤的人,要反省自己。”
19、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
译文 孔子说:“朽木无法雕琢,粪土的墙壁无法粉刷,我能拿他怎样?”
20、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译文 孔子说:“灵敏又好学,向比自己学问差的人请教时,不觉得没面子,所以称为‘文’。”
21、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
22、子曰:“宁武子,邦有道则智,邦无道则愚。其智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译文 孔子说:“宁武子这人,国家太平时,就聪明,国家混乱时,就愚笨。他的聪明可以赶得上,他的愚笨别人赶不上。”
23、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译文 孔子说:“一个人的内在质朴胜过外在的文采就会粗野,文采胜过质朴就会浮华。只有文采和质朴配合恰当,才是君子。”
24、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译文 孔子说:“知道学习不如喜欢学习,喜欢学习不如以学习为快乐。”
25、子曰:“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
译文 孔子说:“明智的人喜欢水,仁慈的人喜欢山;明智的人好动,仁慈的人好静;明智的人快乐,仁慈的人长寿。”
26、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译文 孔子说:“将知识默记在心,学习时,不感到满足;教人时,不感到疲倦,这三个方面我做到了哪些呢?”
27、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译文 孔子说:“不到他苦思冥想时,不去启发;不到欲说无语时,不去开导。不能举一例能理解三个类似的问题,就不要再重复教他了。”
28、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译文 孔子在齐国听《韶乐》,好长时间吃肉不觉滋味。他说:“没想到好音乐这样迷人。”
29、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汝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30、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译文 孔子说:“三人走路,必有可作为我的老师的人。选择他的优点向他学习,借鉴他的缺点进行自我改正。”
31、 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译文 孔子教学有四项内容:文献、品行、忠诚、信实。
32、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译文 孔子说:“君子胸怀宽广,小人忧愁悲伤。”
33、曾子言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译文 曾子说:“鸟将死时,叫声都很悲哀;人快死时,说话都很善良。”
34、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译文 曾子说:“士不可以不弘大刚强而有毅力,因为他责任重大,道路遥远。把实现仁作为自己的责任,难道还不重大吗?奋斗终身,死而后已,难道路程还不遥远吗?”
35、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译文 孔子说:“不在那个位置上,就不要想那个位置上的事。”
36、子曰:“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
译文 孔子说:“年轻人是值得敬畏的,怎么就知道后一代不如前一代呢?”
37、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译文 孔子说:“三军可以剥夺主帅,匹夫不可剥夺志向。”
38、子曰:“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译文 孔子说:“明智的人不会迷惑,仁爱的人不会忧愁,勇敢的人不会畏惧。”
3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译文 孔子说:“到了寒冷的季节,才知道松柏是最后凋谢的。”
40、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译文 孔子说:“君子帮助人取得成绩,不促使人陷入失败。小人相反。”
41、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译文 子贡问孔子:“有没有一句话可以奉行终生?”
孔子说:“那就是‘恕’了,自己做不到的事,不要强施加在别人身上。”
42、子夏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译文 子夏说:“做官有余力时就去学习,学习能够游刃有余时就去做官。”
《论语》的经典语句
于丹《论语心得》读后感
------------南桥小学校张大维随笔之一
仔细倾听于丹教授的《论语》心得,感觉曾经遥远而枯燥的《论语》一下子变得丰富和温暖起来。于丹教授用深入浅出的语言,结合现代实际生活娓娓道来,阐述其深刻内涵,有许多独到见解,豁然于眼前。
于丹《论语心得》是道德与智慧的凝结,她是一个循循善诱的教师,又是一个正直、坦率、宽容的友人。她可以映射着我们道德情操、品性修养的镜子,让我们在生活中找准自己的方向。中国传统的道德理想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做一切事情的根基,修身是放在第一位的。修身可理解为外在能力完善,并懂得变通,与时俱进。而内在心灵则完满、富足,待自内心修为提升,自身能力提高才能更好地去为人处事。学习于丹《论语心得》,感觉最深的是能启发我们的心智,触动我们的心灵,教给我们很多为人处世的方法,做人的规矩、道理,让人在不经意中增加了智慧的法码,给予了力量的源泉,得到了快乐的幸福,真正品味出那份平平淡淡才是真的细腻意境。
经验告诉我们,一个人是否感到幸福,对现实是否感到满足,主要取决于个人的心态。确实,在今天这么一个不断改革与飞速发展的时代,保持良好的心态比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都显得更为重要。面对眼前千变万化的世界,调整好个人的心态,在工作和生活中得到快乐,是我们每个人在现实中要解决的重要课题。人生的理想是心中精神寄托的符合,只有站在个人心理的坐标系上,建立务实有效的理想方能在人生的职业生涯中有所担当,内心的淡定与从容最为重要。于丹教授把《论语》朴素、敦厚的哲理解读后以现代人的理解方式传递到我们,正确处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就工作而言,一个人的目标,不能好高骛远,必须经过努力可以达到;同样,目标不能太小,不经一定困难能够实现的目标不可能带来多大的勇气,即便是实现了目标也不可能给我们带来多大的快乐。同样,对于一所学校目标的适切制订,将会增强教职员工的团队精神;远大的理想,将激励人们战胜各种困难,勇往直前。
前一段时间于丹教授到日本讲授论语心得,受欢迎的程度远远超过她的想像。这说明日本对儒家文化的重视超过中国。但现代日本等许多国家的政体和经济发展并非是靠儒家文化,靠的是现代制度创新与文化继承两者并行,不是全面抛弃,也不是全面保留。国家拥有现代政体,同时社会、家庭、个人也保留一些传统的价值观,这两者并非矛盾,而是相辅相成。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制度与文化两者同样重要,缺一不可,孔子《论语》等传统文化能帮助人得到一些内心平安以及一些处事之道。于丹论语心得的现象其实是向中国社会启示如何继承和保护传统文化,并同时建立和维护民主、平等、法制的现代社会制度,可以大力提倡传统文化中对个人价值观和修养有益的教导。
于丹的心得让我体会到了什么是智慧,什么是和谐,什么是无畏。在于丹对《论语》通俗化的解读中,无论是“心灵之道”还是“处世之道”,无论是“君子之道”还是“朋友之道”,于丹都用一种大气的胸怀,独到的眼神,加以审视、领悟,并用轻松自然的口吻娓娓道来。——这就是于丹心得的力量,这就是于丹心得带给人的美丽!
论语经典名句100句 论语100句经典语句
道听而涂说,德之弃也!
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见义不为,无勇也。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臾哉?人焉臾哉?
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
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
小不忍,则乱大谋。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
与人交,推其长者,讳其短者,故能久也。
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
君子上达,小人下达。
听其言而观其行。
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
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
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礼之用,和为贵。
居下而无忧者,则思不远;处身而常逸者,则志不广。
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德不孤,必有邻。
未知生,焉知死。
道,不同、不相为谋。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名不正,则言不顺。
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志于道,据于徳,依于仁,游于艺。
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色厉而内荏,譬诸小人,其犹穿窬之盗也与!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
见善无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
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有教无类。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不迁怒,不贰过。
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不能正己,焉能正人。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有德者必育言,有言者不必育德。
不学礼,无以立。
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朝闻道,夕死可矣。
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
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
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当仁,不让于师。
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论语中有比喻修辞的所有语句
《论语》中的比喻分为明喻和隐喻,下面我列的属于明喻。
1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翻译】:孔子站在河岸上说,过去的就像这流水,白天和夜晚都在流;
2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见《论语·为政》。
【解析】譬:比喻,比方。北辰:北极星。共(gōng贡):通“拱”,环绕。这几句大意是:处理政事用恩德,就会像北极星那样,处于自己的位置不动,而群星自然环绕着它。这几句用比喻说明:用恩德施政,有德于民,就会得到人民的拥护,就像众星围绕着北极星一样。可用来说明当政者施德政就会得到人民的拥戴。
3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
【解析】所谓暇不掩瑜.日食月食,太阳月亮暂时好像被黑影遮住了 一样,但最终却掩不了太阳月亮的光辉.君子有过错也是同样的道理.有过错时,就像日食月食,暂时有污点,有阴影;一旦承认错误并改正错误,.君子原本的人格光辉又焕发了出来,仍然不失为君子的风度.
4夫子之不可及也,犹天之不可阶而升也”。【解析】《论语.子张篇》我们老师是不可及的,好像天是不能通过阶梯登上去一样。
5《论语·阳货》:“色厉而内荏,譬诸小人,其犹穿窬之盗也与?”【解析】孔子说:"有些人外表非常严厉,内心却十分怯懦,若拿小人来作比喻,就像是翻墙挖壁进入别人家里的盗贼。”
论语十则全文翻译
第一则:学习方法
第二则:为人处事
第三则:学习方法
第四则:学习与思考关系
第五则:学习态度
第六则:学习态度
第七则:学习态度
第八则:怎样做人
第九则:怎样做人
第十则:怎样做人
各则注解
古文翻译的六种手段
“乐”之解释
成语
通假字
活用现象
一词多义
古今异义
作者简介 孔子简介
孔子家世
孔子生平
关于四书五经
教案示例简介
第一则:学习方法
第二则:为人处事
第三则:学习方法
第四则:学习与思考关系
第五则:学习态度
第六则:学习态度
第七则:学习态度
第八则:怎样做人第九则:怎样做人第十则:怎样做人各则注解古文翻译的六种手段“乐”之解释成语通假字活用现象一词多义古今异义作者简介
孔子简介 孔子家世 孔子生平关于四书五经教案示例展开 编辑本段简介
读音: 《论语》
论(lún)语十则 内容结构: 第一到第九则为语录体,第十则为对话体。 这里所编的十则,分别选自《学而》、《为政》、《里仁》、《述而》、《泰伯》、《子罕》和《卫灵公》。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2.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wǎng),思而不学则殆(dài)。”(《为政》) 5.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 10.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编辑本段第一则:学习方法
编辑本段第二则:为人处事
曾子曰:“吾(wú)日三省(xǐng)吾(wú)身:为(wèi)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chuán)不习乎?” (《学而》) 曾子像
曾参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 ?跟朋友交往是不是守信呢? 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过了呢? " 重点字词解释: (1)曾子:曾子姓曾名参(shēn)字子舆,生于公元前505~前436年,春秋战国间鲁国南武城(现在山东费县人),是被鲁国灭亡了的鄫国贵族的后代。曾参是孔子的得意门生,以孝子出名。据说《孝经》就是他撰写的。 (2)三省(xǐng):多次反省。注:三省有几种解释:一是多次检查;二是从多个方面检查。其实,古代在有动作性的动词前加上数字,表示动作频率多,不必认定为三次。 三:泛指多次。 多次进行自我检查反省。 (3)忠:旧注曰:尽己之谓忠。此处指对人应当尽心竭力。 (4)信:旧注曰:信者,诚也。以诚实之谓信。要求人们按照礼的规定相互守信,以调整人们之间的关系。意思是:真诚、诚实 (5)传不习:传(动词用做名词),旧注曰:“受之于师谓之传。老师传授给自己的。习,与“学而时习之”的“习”字一样,指温习、实习、演习等。 补充词解释: 吾:我。 日:每天。 三:多次。 省:检查,反省。 为:替。 谋:办事,出主意。 忠:忠诚。
编辑本段第三则:学习方法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孔子说:“复习学过的知识,可从中获得新的见解与体会,凭借这点就可以当老师了。” 重点字词解释: 注:本章的“温故而知新”有两解。一为“温故才知新”:温习已闻之事,并且由其中获得新的领悟;二为“温故及知新”:一方面要温习典章故事,另一方面又努力撷取新的知识。 我以为合并这两种解法,也许更为完整:在能力范围以内,尽量广泛阅览典籍,反复思考其中的涵义,对已经听闻的知识,也要定期复习,期能有心得、有领悟;并且也要尽力吸收新知;如此则进可以开拓人类知识的领域,退也可以为先贤的智能赋予时代的意义。像这样融会新旧、贯通古今方可称是“温故而知新”。 也有学者以为作“温故及知新”解不太合适,因为按字面上解释,仅做到吸收古今知识而未有领悟心得,只像是知识的买卖者,不足以为师。所以我们就来看看“师”的意义。在论语中师字一共见于14章,其中意义与今日的老师相近者。 故:旧的知识(形容词用作名词)。 而:连词,表顺承,就。 知:领悟。 可:可以。 以:凭借。 为:作为。 另外词解释: 温故知新(成语): 请注意不是温故而知新 【解释】:温:温习;故:旧的。温习旧的知识,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也指回忆过去,能更好地认识现在。 【出自】:《论语·为政》:“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汉·班固《东都赋》:“温故知新已难,而知德者鲜矣。” 【示例】:~是学习上的重要方法。 【语法】:连动式;作谓语、定语;用于学习、工作或其他
编辑本段第四则:学习与思考关系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是空想而不读书,就会对思想有害。” 重点字词解释: 而:连词,表示转折。 则:连词,相当于“就”、“便”。 罔(wǎng):通“惘”,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殆(dài):这里指有害。本意:危险。 本段理解 读书学习,“学”与“思”缺一不可。“学”是“思”的基础,“思”要在“学”中进行,两者不能偏废。
编辑本段第五则:学习态度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zhì)也。”(《为政》) 孔子说:“仲由,教导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真正的智慧。” 1、诲女知之乎! 教给你对待知或不知的正确态度吧!(杨伯峻《论语译注》) 2、诲女知之乎! 我告诉你什么叫求知吧!(李泽厚《论语今读》) 3、诲女知之乎! 我教你怎么算知道吧!(钱穆《论语新解》) 4、诲,女知之乎? 教育(教诲),你知道吗?(南怀谨《论语别裁》) 5、诲女,知之乎? 我教导你的知识,你都知道了吗?(徐志刚《论语通译》) 6、诲女,知之乎? 7、诲女知之乎! (我)教给你的,(你)懂得了吗!(薛金星《中学生教材全解》) 8、让我来教教你吧,你可懂得这个道理?(杨润根《发现论语》) 孔子说:“由,教给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智慧。 重点字词解释: 女(rǔ):通“汝”人称代词,你 知(zhì):通"智″本字指“是知(智zhì)也”:通“智”聪明,智慧。 之:代孔子教的东西 诲:教,传授。 乎:语音助词。 由:仲由字(子路)(前542~前480)春秋时期鲁国卞(今山东泗水县泉林镇卞桥村)人,孔子得意门生,以政事见称。 本段理解:孔子说这段话意思是言行要谨慎,不要夸大自己的知识和本领。要有诚实的态度、谦虚的态度,不要不懂装懂。
编辑本段第六则:学习态度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里仁》) 孔子说:“看见贤人(德才兼备的人)就向他学习,希望能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就反省自己有没有和他一样的缺点。” 重点字词解释: 思:希望,想着。 省:指反省有没有相同的毛病。 齐:相同 贤:德才兼备的人 焉:语气词
编辑本段第七则:学习态度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孔子说:"几个人在一起行走,其中必定有可作为我的老师的人,要选择他们的长处
来学习,如果看到他们的短处自己也有,就要帮助改正自己与他们一样的习惯。" 词解释: 必有我师焉:其中必定有可作为我的老师的人。焉,相当于“于之”,即“在其中”的意思。 三:泛指多 焉:兼词“于之”,在那里。 之:字指择其善者而从之:代善者 之:字指其不善者而改之:代不善者
编辑本段第八则:怎样做人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泰伯》) 曾子说:“有抱负的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责任很重,路途又很遥远。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吗?直到死才停止,这不也是很遥远吗?” 词语解释: 弘毅:胸怀宽广,意志坚强 :刚强,勇毅 仁:指推己及人,仁爱待人 已:结束
编辑本段第九则:怎样做人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罕》) 孔子说:"直到每年中最寒冷的季节,才知道松柏(bǎi)是最后落叶的。"
编辑本段第十则:怎样做人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子贡问道:"有没有可以终身奉行的一个字呢? ”孔子说:“那大概就是‘恕’字吧!自己不喜欢的言行,不要强行加于别人身上。” 重点字词解释: 一言:一个字。 行:奉行。 其恕乎:其:大概,也许。恕:指儒家的推己及人,仁爱待人。 欲:喜欢,想。想要(做的事)。 施:施加。 其:大概 评析本段:“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意思是自己不愿意的事情的不要施加给别人。它在今天的社会道德修养方面有积极意义,已成为警世格言。
编辑本段各则注解
第一则是学习方法和个人修养,启发人们热爱学习,加强自律。 第二则是学习方法,讲知识的继承和创新。 第三则是学习方法,强调复习对知识的必要性。 第四则是学习态度,强调学习要和思考相结合,阐明了“学”与“思”的辩证关系。 第五则是学习态度,通过对话论述了聪敏好学、虚心求教的可贵。 第六则是学习方法,学习态度、思想修养。强调随时都该反省自己。 第七则是学习方法和个人修养,强调无论何时何地,都要虚心向别人学习,同时要有正确的学习态度。 第八则是个人修养,强调怀有抱负就该有坚毅的意志。 第九则是个人修养,强调要经受得住时间的考验。 第十则是个人修养,强调要学会换位思考。 总共三类:学习方法,学习态度,个人修养. 《<论语>十则》,是从《论语》中节选的有关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及修身做人的十条语录。这十则语录都是格言警句,每一则都表达了精深的道理,不仅内容丰富,而且文字也颇具特色,句式整齐,音调和谐,读起来相当流畅,富有感染力。
编辑本段古文翻译的六种手段
录、释、理、添、删、缩 录:凡是人名、地名、朝代、年号、官名、书名等专有名词,都可照原文抄录。此外,古今词义一致,人们熟知的词,如“山”、“火”、“车”、“问”、“逃”等,也无需翻译。 释:这是用得最多的一种手段;运用现代汉语的双音节词语来解释古文中的单音节词语。对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的活用,用法多样的一些虚词等要特别注意,一定要联系上下文,选准它的确切解释。 理:调整、理顺译文的词序。大多数文言词句的词语排列次序和现代汉语是一致,但也有一些文言句式,如“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捕蛇者说》),原次序译作“苛酷的统治凶狠比老虎”,这不符合现代语习惯,应把“比老虎”调整到“凶狠”之前。 添:在原文有省略的地方,增添必要的内容,使译文通顺、明确。如“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口技》),其中“抚尺”和“一下”之间缺一个动词“响”,翻译应加上。又如“尝贻余核舟一,……”(《核舟记》),译文时,句前应加主语“王叔远”,“一”字之后应加量词“枚”。 删:有些词语仅有语法作用而无法译出的,可删去不译。如“夫大国,难测也”(《曹刿论战》)中的“夫”,“何陋之有”(《陋室铭》)中的“之”,“学而时习之”(《论语》六则)中的“而”都属于这一类。 缩:文言文有些句子,为了增强气势,故意用了繁笔,翻译时可将其意思凝缩。如:(秦)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现代汉语中很难找到四种不同说法来译“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四个短句,在翻译时可凝缩为“秦有并吞天下、统一四海的雄心”)
编辑本段“乐”之解释
编辑本段成语
不亦乐乎:指快乐的无法形容了。 死而后已:死了以后才罢手。形容为完成一种责任而奋斗终身。 温故知新 :温习旧的知识,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也指回忆过去,能更好地认识现在。 任重道远:比喻责任重大,要经历长期的奋斗。 择善而从:选择有才能的人委以重任。 见贤思齐 :见到德才兼备的人就想赶上他。 三人行,必有我师:一些人中必定有可以作为我的老师的人。指应该虚心地向一切有长处的人学习。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想做的事情,不要强加给别人。 岁寒松柏:比喻在艰苦困难的条件下节操高尚的人
编辑本段通假字
是知也:“知”通“智”,聪明,智慧。 女 同汝,表示你,不是通假字,而是两字在古代意思相同。 说 “悦”的古字,表示愉快,不是通假字,而是由于古代并无“悦”字,在古代“说”就相当于“悦” 后为与说话的“说”区分人们造出了“悦”字。
编辑本段活用现象
吾日三省吾身:日,每天,名词作状语; 温故而知新:故,旧知识,形容词做名词; 传不习乎:传,传授的知识,动词作名词。
编辑本段一词多义
1、知:(1)了解(人不知而不愠) (2)明白(诲女知之乎) (3)同“智”,智慧(是知也) 2、而:(1)转折连词(人不知而不愠) (2)顺承连词(温故而知新) (3)并列连词(任重而道远) 3、之:(1)代词 (2)助词 (3)语气词
编辑本段古今异义
学而时习之:“时”:古义:按一定的时间,今义:时间 “习”:古义:复习,今义:学习 吾日三省吾身:“日”古义:每日,今义:一日 “三”古义:泛指多数,虚数 今义:数词,三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信”古义:真诚,诚实,今义:相信 温故而知新:“故”古义:旧的知识,今义:过去的,老的(此古义变今义是意扩大了范围) 择其善者而从之:“善者”古义:优点,今义:善良的人 “从”古义:跟从(学习),今义:跟从(此古义变今义也是意扩大了范围) 可以为师矣:“可以”:古义:可以(凭借)把,今义:可能、许可 是知也:“是”:古义:这,今义:表判断
《论语》二则翻译
【原文】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译文】 孔子说:"三人走路,必有人可作为我的老师。选择他的优点向他学习,借鉴他的缺点进行自我改正。"
【原文】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译文】孔子说:"读书不想事,越学越糊涂;想事不读书,越想越头痛。
论语中有多处论述言行关系的语句
1、言必信,行必果。——《论语·子路篇》
解释:说话一定要诚信,做事一定要坚定果断。
2、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论语·学而篇》
解释:君子,吃食不要求饱足,居住不要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
3、先行其言而后从之。——《论语&/226;为政》
解释:对于你要说的话,先实行了,再说出来。
4、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论语&/226;里仁》
解释:古人不轻易把话说出口,是因为他们以说出来做不到为可耻啊。
5、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论语&/226;里仁》
解释:君子做到话语谨慎,做事行动敏捷。指人们应该说话谨慎,因为祸从口出,说话不谨慎,伤害自己又伤害他人,招来麻烦甚至招致灾祸。
求论语中关于君子的语句和翻译
1,君子坦荡荡
翻译:君子胸怀坦荡
2,君子义以为质
翻译:仁义是对君子的评价标准
3,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翻译:君子想要的是言语迟钝而行动敏捷
4,君子喻于义
翻译:君子通晓仁义的道理
5,君子不器
翻译:君子不像器具那样只有一种用途
《论语》共多少篇?
一共20篇:
● 学而篇第一
● 为政篇第二
● 八佾篇第三
● 里仁篇第四
● 公冶长篇第五
● 雍也篇第六
● 述而篇第七
● 泰伯篇第八
● 子罕篇第九
● 乡党篇第十
● 先进篇第十一
● 颜渊篇第十二
● 子路篇第十三
● 宪问篇第十四
● 卫灵公篇第十五
● 季氏篇第十六
● 阳货篇第十七
● 微子篇第十八
● 子张篇第十九
● 尧曰篇第二十
全文如下: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主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古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斋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主
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知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斋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知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知己者。过则勿惮改。”斋
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主
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古
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斋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知
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斋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知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斋
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知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2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知
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古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主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古
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斋
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知
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古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主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古
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斋
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主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知
子曰:“君子不器。”古
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斋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主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知
子曰:“攻乎异端,斯害也已。”古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斋
子张学干禄。子曰:“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知
哀公问曰:“何为则民服?”孔子对曰:“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斋
季康子问:“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子曰:“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知
或谓孔子曰:“子奚不为政?”子曰:“《书》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斋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儿,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主
子张问:“十世可知也?”子曰:“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古
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谄也。见义不为,无勇也。”
3 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三家者以《雍》彻。子曰:“‘相维辟公,天子穆穆’,奚取于三家之堂?”斋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主
林放问礼之本。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甯戚。”古
子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斋
季氏旅于泰山。子谓冉有曰:“女弗能救与?”对曰:“不能。”子曰:“呜呼!曾谓泰山不如林放乎?”知
子曰:“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古
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主
子曰:“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征之矣。”古
子曰:“禘自既灌而往者,吾不欲观之矣。”斋
或问禘之说。子曰:“不知也。知其说者之于天下也,其如示诸斯乎!”指其掌。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子曰:“吾不与祭,如不祭。”知
王孙贾问曰:“与其媚于奥,宁媚于灶,何谓也?”子曰:“不然!获罪于天,无所祷也。”斋
子曰:“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主
子入太庙,每事问。或曰:“孰谓鄹人之子知礼乎?入太庙,每事问。”子闻之,曰:“是礼也。”古
子曰:“射不主皮,为力不同科,古之道也。”斋
子贡欲去告朔之饩羊。子曰:“赐也!尔爱其羊,我爱其礼。”主
子曰:“事君尽礼,人以为谄也。”知
定公问:“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孔子对曰:“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斋
子曰:“《关睢》,乐而不淫,哀而不伤。”主
哀公问社于宰我。宰我对曰:“夏后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栗。”曰:“使民战栗。”子闻之曰:“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古
子曰:“管仲之器小哉!”斋
或曰:“管仲俭乎?”曰:“管仲有三归,官事不摄,焉得俭?”“然则管仲知礼乎?”曰:“邦君树塞门,管氏亦树塞门。邦君为两君之好, 有反坫,管氏亦有反坫。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古
子语鲁大师乐,曰:“乐其可知也:始作,翕如也;从之,纯如也,皦如也,绎如也,以成。”主
仪封人请见,曰:“君子之至于斯也,吾未尝不得见也。”从者见之。出曰:“二三子何患于丧乎?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古
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斋
子曰:“居上不宽,为礼不敬,临丧不哀,吾何以观之哉?”主
4 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斋
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主
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知
子曰:“苟志于仁矣,无恶也。”古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知
子曰:“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好仁者,无以尚之;恶不仁者,其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盖有之矣,我未之见也。”主
子曰:“人之过也,各于其党。观过,斯知仁矣。”知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古
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斋
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主
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知
子曰:“放于利而行,多怨。”古
子曰:“能以礼让为国乎?何有!不能以礼让为国,如礼何?”斋
子曰:“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主
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古
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斋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主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知
子曰:“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古
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斋
子曰:“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主
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知
子曰:“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古
子曰:“以约失之者鲜矣!”斋
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主
子曰:“德不孤,必有邻。”知
子游曰:“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古
子谓公冶长:“可妻也,虽在缧绁之中,非其罪也!”以其子妻之。知
子谓南容,“邦有道,不废;邦无道,免于刑戮。”以其兄之子妻之。古
子谓子贱,“君子哉若人!鲁无君子者,斯焉取斯?”斋
子贡问曰:“赐也何如?”子曰:“女,器也。”主
曰:“何器也?”曰:“瑚琏也。”知
或曰:“雍也仁而不佞。”子曰:“焉用佞?御人以口给,屡憎于人。不知其仁,焉用佞?”斋
子使漆雕开仕。对曰:“吾斯之未能信。”子说。主
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子路闻之喜。子曰:“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古
孟武伯问子路仁乎?子曰:“不知也。”又问。子曰:“由也,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也,不知其仁也。”主
“求也何如?”子曰:“求也,千室之邑,百乘之家,可使为之宰也,不知其仁也。”古
“赤也何如?”子曰:“赤也,束带立于朝,可使与宾客言也,不知其仁也。”斋
子谓子贡曰:“女与回也孰愈?”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子曰:“弗如也。吾与女弗知也。”知
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朽也;于予与何诛?”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主
子曰:“吾未见刚者。”或对曰:“申枨。”子曰:“枨也欲,焉得刚。”知
子贡曰:“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子曰:“赐也,非尔所及也。”斋
子贡曰:“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主
子路有闻,未之能行,唯恐有闻。知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斋
子谓子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知
子曰:“晏平仲善与人交,久而敬之。”古
子曰:“臧文仲居蔡,山节藻棁,何如其知也。”斋
子张问曰:“令尹子文三仕为令尹,无喜色;三已之,无愠色。旧令尹之政,必以告新令尹。何如?”子曰:“忠矣。”曰:“仁矣乎?”曰:“未知,焉得仁?”古
崔子弑齐君,陈文子有马十乘,弃而违之。至于他邦,则曰:“犹吾大夫崔子也。”违之。之一邦,则又曰:“犹吾大夫崔子也。”违之。何如?”子曰:“清矣。”曰: “仁矣乎?”曰:“未知,焉得仁?”知
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古
子曰:“宁武子,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主
子在陈,曰:“归与!归与!吾党之小子狂简,斐然成章,不知所以裁之。”知
子曰:“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古
子曰:“孰谓微生高直?或乞醯焉,乞诸其邻而与之。”斋
子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知
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古
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斋
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主
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知
子曰:“已矣乎,吾未见能见其过而内自讼者也。”古
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